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400-900-8885

2025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

公共基础知识中,历史常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国古代地方的监察制度。

一、知识点剖析

古代监察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是怎么演变的呢?

(1)秦朝。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2)西汉。设刺吏,六条问事。

(3)东汉。将御史大夫属下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专掌监察,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重,并专席而坐,号曰“三独座”。又置司隶校尉,内察京师百官。地方上原监察区长官--州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得到进一步,使州部开始向郡以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转化。

(4)曹魏。建安年间,曹操还在霸府设置校事和刺奸之职,“上察宫庙,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曹魏建国后,校事与御史台同为中央监察机关,不相统属。由于校事官吏受皇帝信任,权力超过御史台。校事对维护曹魏中央集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滥用权力的弊病,一直到嘉平中才被执政的司马懿所撤销。

(5)南朝。创立了典签制度。南朝多以宗王出镇地方,为了监督诸王,皇帝多用寒人为“典签”以佐之。典签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官,但在宋、齐则成为代表皇帝监视、控制诸王的重要职务。时人云诸州唯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齐明帝杀诸王皆命典签办理,诸王束手无策,无人能抗。

(6)隋代。炀帝时,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他增置谒者台、司隶台,与御史台成为三台。三台有分工,御史“掌侍从纠察”,谒者台“掌受诏劳问,出使慰抚,持节察授,及受冤枉而申奏之。”司隶台以六条“掌诸巡察”。

(7)唐代。御史台为监察机构,正副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下设侍御史(台院);殿中侍御史(殿院);监察御史(监院),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工作,并参预大狱的审讯,合称三院。另在东都洛阳设御史台,称东都服台,简称东台或留台。

(8)宋代。宋代重文轻武,担任监察官者多为文人,因此,政府鼓励台谏言事,强化监察工作,形成了“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传统“家法”。

(9)元代。忽必烈统治的初期,札鲁忽赤治理天下的刑政。1268年,建御史台,御史大夫以下有御史中丞、侍却史和治书御史。台官的职责是纠察百官。御史台下,有殿中司和察院。前者主要任务是纠察百官,后者是作为朝廷的耳目,行刺举之事。御史台在地方上也设立相应的机构,称行御史台。另有达鲁花赤制度。蒙古语“镇守老”的音译,汉文亦称“监临官”,最初指蒙古征服某地后设立的监治长官。元朝建立后,达鲁花赤一职在中下级行政、军事机构中得到广泛设置,位于正官之上,掌握最后裁定权力。它具有蒙古皇帝“特派员”的身份,原则上都要由蒙古人担任。达鲁花赤制度是蒙古统治者民族防范心理的体现,加剧了官员的冗滥倾向。被选任者文化素质通常都比较低,很难对政治起到积极作用。

(10)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将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长官力左右都御史,负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下辖十三道监察御史,设御史一百十人,监察朝廷和地方官僚机构。此外,洪武六年(1373年),与六部相对应,分六科各设都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参议六部大事,稽察驳正六部的违误。六科与十三道监察御史内外配合,合称科道两衙门。两衙门长官仅只七品,地位不高,但却被赋予很大权力,用这种以小制大、以内制外的办法钳制臣僚,而又不使他们自身权势过分膨胀。明初受理天下刑名的是刑部,都察院管纠察,此外又设大理寺,负责复审驳正。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重大案件须由三法司会审,以避免重大失误,并防止个别部门官员擅权独断。三法司之间互相牵制,也便于皇帝对司法系统的控制。洪武十年(1377年)创设的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便于皇帝了解下情,加强对各部门的直接控制。

(11)清朝。雍正年间,清廷一改唐朝以来监察机构“台”、“谏”并列的旧制,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十五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负责对京内外官员的考察弹劾。与此同时,取消了六科给事中封驳皇帝诏旨的职权。清朝的监察机制,侧重对臣僚忠诚的考核,对公务监察不力,尤其缺乏对皇权重大决策的制约与监督。

在秦汉宋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监察制度发挥了应有的功能,主要起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而封建社会趋衰落的明朝,特务统治表明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监察官早已失去了“监察”的作用。上述史实说明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逆转的。

二、考点分析与例题展示

1.(单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说法有误的是( )

A.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

B.战国时期,御史官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

C.明代在中央设御史台,是古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发展

D.我国古代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意志

【解析】C。A项正确,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太尉主持军事。

B项正确,战国时期,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官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

C项错误,元代中央设御史台,还在江南和陕西特设行御史台,其组织与中央御史台相同,作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关,这是元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发展。全国分为22道监察区,各设肃政廉访使(即监察御史)常驻地方,监察各道所属地方官吏。明代中央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并下设13道监察御史,共110人,负责具体监察工作。

D项正确,古代监察制度是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监察权来源于皇帝的直接授权,体现了皇帝(君主)的个人意志。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经过以上的学习相信各位对于我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有了一定的理解。相信各位经过学习距离自己的目标能够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