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公共基础知识科技考点——“嫦娥六号”相关任务及特点
在事业单位全国公基方向各类考试中,科技常识结合时政考查已经成为明显趋势,特别是今年航天领域成果颇丰,今天中公教育带领同学们一起梳理嫦娥六号飞行器相关知识。
嫦娥六号探测器是中国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5月8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6月5日,嫦娥六号上升器已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在环月轨道飞行。
一、任务规划
嫦娥六号任务主要经历了11个飞行阶段,分别是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以及再入回收段。
嫦娥六号会完成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回”的任务,即实现月球采样后自动返回。它会带着月球着陆探测器、月面巡视器、月面上升器和轨道返回器升空。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实现众多科学目标。
嫦娥六号的第一个科学任务是进行着陆点区的地形地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测,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并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具体内容包括:对着陆区的地形地貌进行探测,描绘采样点周围的环境特征和布局特点,对撞击坑的大小和分布进行探测,对采样点的物质成分特性进行探测,对月壤的物理特征和布局进行探测,对月壳浅层的温度梯度进行探测等。
嫦娥六号的第二个科学任务是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进行系统、持久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和月岩的物理特征与结构、矿物与化学组成、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组成,测定月球岩石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的同位素年龄,研究宇宙辐射和太阳风离子与月球的相互作用,探索太空风化过程与环境演变的规律等,以深入了解月球的形成原因和演化历史。
二、任务特点
嫦娥六号与嫦娥五号虽同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也存在诸多不同:一是嫦娥六号任务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二是任务实施过程中引入了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三是增加了国际合作内容。
【试题练习】(判断)嫦娥六号任务主要经历了7个飞行阶段,分别是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
【中公答案】错误。解析:嫦娥六号任务主要经历了11个飞行阶段,分别是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以及再入回收段。
【中公点拨】今年航空航天类的科技相对较多,特别是“探月”工程较为热门,同学们可以以“嫦娥六号”为基本参考,继续补充“载人探月”、“鹊桥中继星”等知识点。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