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400-900-8885

2026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公告在哪里看?

202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公告尚未发布;但是据往年经验,2026北京公务员考试公告可能会在2025年10月底或11月份公布,考试时间和考试报名时间也将在公告中进行说明,2025北京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是2024年11月18—22日,考试时间是2024年12月7-8日,考生们可参考这个时间来估计2026北京公务员考试时间。更多信息详见北京公务员考试频道

年份 发布公告 查看公告 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5 2024年11月12日 查看公告(4487人) 职位表 2024年11月18至22日 2024年12月7-8日
2024 2023年11月10日 查看公告(4361人) 职位表 2023年11月13—17日 2023年12月3日
2023 2022年11月20日 查看公告(4723人) 职位表 2022年11月21—25日 2022年12月10—11日
2022 2021年11月12日 查看公告(4266人) 职位表 2021年11月15日-19日 2021年12月11-12日
2021 2020年11月27日 查看公告(3553人) 职位表 2020年11月30至12月4日 2020年12月19-20日

2025北京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仅供参考)

(一)基本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8年11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北京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市级机关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区级及以下机关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在直辖市区级机关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至2024年11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街道、乡镇等基层职位,按照《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我市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可以采取调整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条件以及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依据适当降低进入门槛政策新录用的公务员,应当在所报考区(系统)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到本市其他区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另外,按照有关规定,新录用的乡镇公务员在乡镇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含试用期)。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二)其他要求

1.面向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考职位,限于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培养方式为非定向,按时毕业并取得相应学历学位的普通高等学校2025年应届毕业生报考,包括:北京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非北京生源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京外普通高等学校中学历学习期间获得校级以上“三好学生”“学生干部”或者校级一等以上“学生奖学金”的非北京生源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除另有限定外,报考特殊职位的不要求上述资格条件)。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取得国(境)外学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以报考限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职位。包括: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留学回国人员;符合《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京政发〔2009〕14号)要求的非北京市常住户口留学回国人员。

2.要求“基层工作经历最低年限”为2年以上(含2年)的招考职位,限于截至公务员考试报名时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人事行政关系在北京,且具有2年以上(含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不包括2024年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及户口档案保留在学校的非北京生源往届高校毕业生)报考。

3.要求“基层工作经历最低年限”为“无限制”的招考职位,限于截至公务员考试报名时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人事行政关系在北京的人员(不包括2024年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及户口档案保留在学校的非北京生源往届高校毕业生)和符合面向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职位条件的人员报考。

4.面向服役期满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招考职位,限于符合《关于做好退役大学生士兵就业工作的意见》规定的人员报考,包括:在校期间从本市入伍且服役期满退役后复学完成学业的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含外地生源高职或专科毕业生);应届毕业当年从本市入伍且2024年退出现役的服役期满、表现良好的退役士兵。

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含5年)的北京籍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可以报考面向服役期满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招考职位。

5.面向残疾人的招考职位,限于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报考,包括以下两类:一是截至公务员考试报名时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人事行政关系在北京的残疾人(不包括2024年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及户口档案保留在学校的非北京生源往届高校毕业生);二是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培养方式为非定向,按时毕业并取得相应学历学位的普通高等学校2025年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包括:北京生源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非北京生源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残疾人毕业生。

6.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招考职位,限于截至报名时在岗,2025年合同期满的北京市乡村振兴协理员等本市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

【给定资料】

人类文明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关键性资源--19世纪是固态的煤炭,20世纪是液态的石油,而到了21世纪,最关键的资源恐怕非无形的数据莫属。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挖掘消费者偏好、安排生产决策;消费者需要借助大数据进行消费和储蓄的安排;政府也需要借助大数据制定相关政策。在所有这些过程中,数据所带来的效率改善和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其对现代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或许已经超过了煤炭和石油。随着数据价值的日益凸显,围绕数据的纷争也开始增多。

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L软件公司开发出一个“生意通”零售电商数据平台。该平台通过分析数据,帮助平台上的网店经营水平。用户在使用该数据平台时,需要支付相应费用。M 公司盯上了这个“商机”,开发出一款软件,能够绕开L公司的监测盗取数据,再用仅为L公司三分之一的售价卖给客户。L公司察觉后,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 M公司告上了法庭。

这场官司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应该如何界定和保护数据的产权?”北京大学的法学博士李博士认为,承认数据搜集者对数据的产权,才能激励其更好地搜集、使用数据。与很多人的直观认识不同,搜集和使用数据不仅不是免费的,其成本还高得惊人。尽管用户的各种行为很容易被记录,但正如未经加工的原油不能用来作为燃料一样,这些原始的记录很难被直接用于分析。要将这些变成可用的数据,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标注编码。很多大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这项工作,其需要的成本相当高昂。此外,要维护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也需要很多费用。如果不承认企业对数据的产权,那么这些成本就很难被弥补,企业也就失去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用数据改进服务质量的积极性。

M法官介绍说,如果不对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加以禁止的话,那么将降低民营企业创造的积极性,阻碍科技产业发展,影响广大消费者福祉的改善。没有良心的科技必将造成社会失序。

【题干及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中提到,没有良心的科技必将造成社会失序。请你参考给定资料以“以人为本,科技向善”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新冠疫情肆虐,快速传播的网络谣言加剧人们的恐慌,网络科技成为干扰抗疫的“敌对”力量;而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识别无症状感染者,阻断病毒传播,科技也在赋能人类与病毒博弈。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如今,科技发展日益迅猛,我们当学会善用科技,坚持以人为本的初衷。

强化数据监管,维护民众权益。21世纪发展进入数字经济时代,5G发展领先世界、人工智能进入快车道、物联网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数字化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然而,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引发的安全问题、数据竞争与欺诈等也接踵而来。以人脸识别为例,疫情防控中因其了公共场所管理效率而被大规模采用,但同样也因数据泄露,导致公民的个人隐私被侵犯。美国纽约州立法机关明确规定2020年前禁止在学校中使用人脸识别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足以发现,其背后的数据安全问题已成为数字化发展的重大挑战。为此,必须加强数据监管,维护好民众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做到科技的向善而行。

弥补数字鸿沟,促进群体共享。不久前,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部分老年人却因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面临出行、就医、支付等各种阻碍。“一刀切”式智能化、数字化服务成为横亘在老人与生活之间的“高墙”。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但这种“数字鸿沟”的存在已然脱离了科技向善的本质。作为科技的发明者和使用者,我们有责任让科技关注到弱势群体的存在,实现福利共享,遵循以人为本的初衷。

关注社会需求,推动时代进步。科技赋能教育,海量的优质资源共享,加速推进教育公平;科技赋能农业,机械化、产业化耕作,提供给农产品增收动力;科技赋能工业,智能化、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效率。科技的日新月异,赋能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回应公众期待,满足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着时代向前。如今,科技的发展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成为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应承担起科技“向善”的使命,促进科技赋能社会的全面进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给更多人带去红利、便利。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未来科技虽然没有价值观,但是使用者有价值观,应让科技为改善生活、造福人民而兴。作为科技的要承担起科技责任的重量,用“向善而行”的科技推动“向上而行”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